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天天热文: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建议将符合条件的民营诊所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时间:2023-03-12 05:56:21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者:DN032

基层医疗机构肩负着广大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慢病管理等职能,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国家卫健委近年发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到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数从943639家发展到977790家,其中诊所数量从228019家增加到271056家,民营诊所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公立基层医疗机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在基层卫生服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将符合条件的民营诊所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加快互联网医院落地诊所建设和推进等。

现实中面临困难挑战

为了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中央陆续出台了各项支持政策“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及核心政策加快向基层倾斜。诊所备案制的推行进一步扩大社会办医在基层的力量,扩大基础型、常见型的基层医疗服务供给。

不过,民营基层诊所在实际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大量调研,耿福能发现在强化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由于公立基层卫生机构和民营诊所的身份不同,两者在资源获得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用地、用房、设备设施购买、人员培训和薪酬都是体系内支付;后者则全部依靠民间资本,难有足够的经费补贴。

分级诊疗政策实施以来,用医保政策来引导人们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是各地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之一,这对公立医疗机构以及大规模的民营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绝大多数基层诊所都是非公性质,基本没有办法享受到这项支持。

按《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要求,配备 1 名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就可以独立诊疗,按《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每一诊疗科目下至少有1名医师经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五年。

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对诊所利用小型检验辅助设备开展诊疗活动视同设置医技科室,要求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使无相关人员的诊所私下用POCT等快检设备来提高诊断能力,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则基本不存在该类问题。

民营诊所基本诊疗的是多发病、常见病、慢病患者,实际最适合采用互联网医疗平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但民营诊所普遍不具备自己建设互联网医院的能力,加入互联网医院平台尚没有法规依据,许多基层医疗医生只有“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乡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质,不符合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条件,这些都对普及“互联网+医疗”形成了障碍。

建议同等政策扶持

无论是公立卫生室还是民营诊所,本质都在解决基层民众的健康问题。同时,民营诊所具有贴近群众、从业人员稳定、依靠医术得以生存发展、自负盈亏等特点,具有服务好社区群众、提高医术的内在动力,大量群众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医院、身边的家庭医生。

耿福能表示,基层医疗应该不分亲疏,不分公立和民营,应该一视同仁,只要能为群众治病救人,解除疾苦,就应该同等政策、同等扶持。

对此,耿福能建议,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诊所参与到公共卫生工作中来,通过购买服务、公有民用等方式,在公卫补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设施设备、专家培训等政策与资源投入与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一视同仁。

医保问题也是很多患者不选择民营诊所的一个重要原因,耿福能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民营诊所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并加强监管,引导患者到营诊所就诊,充分发挥民营诊所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在诊所医生配备方面,耿福能建议在现有“每一诊疗科目下至少有1名医师经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五年”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增加配备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

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耿福能建议加快互联网医院落地诊所建设和推进。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允许以机构为主体加入覆盖面广、质控要求严、专家资源多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互联网医院的落地诊所,规范基层医疗诊疗标准,使其尽快高质量地用上用好互联网医疗。二是放宽民营诊所医生在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资质标准,让这些医生合规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患者实施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并确保在线诊疗信息全过程留痕、可追溯。三是鼓励基层诊所委托独立专业机构开展检验检测等服务,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降低医疗风险。

在民营基层诊所推广小型医疗辅助设备的应用,提升互联网和数字智能设备在基层的应用,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去中心化。耿福能提出对于适宜诊所运用的部分技术成熟、运用广泛、易掌握的小型检验诊疗设备,明确诊所可以不申报医技科室,并可以不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