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天天简讯: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时间:2023-03-15 06:11:5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资料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率从去年的2.8%提高到今年的3%,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的主要举措之一,当为今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发展中,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财政赤字率3%体现的就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有利于财政的可持续运行,有助于财政风险的防范化解,从而为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加力主要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没有赤字率的适度提高,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就会受到影响,必要的支出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增长5%左右。这一经济增长目标,一般认为并不高。特别是与2022年的低速增长所形成的低基数相比,5%左右确实不高。设定这样的目标,与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直接相关,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设定这样的目标,有利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没有捷径,实干为要。财政政策当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上作出贡献。2023年的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这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才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在各重点领域,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等等,财政政策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从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来看,财政政策主要是在扩大内需上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有着决定性作用。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消费和扩大投资。在扩大消费上,今年的财政政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从根本上靠的是居民收入,消费的恢复和扩大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着密切关系。今年财政政策安排上,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这将有助于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恢复和扩大消费也有密切关系。消费要有对应的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很重要,对于消费的转型升级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在供给一定的条件下,现代流通体系的打造对于消费来说也至关重要。流通更加顺畅,消费扩大就更有效率。今年,财政政策支持重点城市加强流通保供体系建设,提升重要生活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再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畅通物流网络;继续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这都是支持流通体系升级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财政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举措还有对特定商品消费的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在扩大投资上,不仅仅强调政府投资,而且更加注意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政府投资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支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投资还表现在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的扩大上,今年安排3.8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券,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针对前期出现的“钱等项目”等专项债券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今年采取的一些重要举措将让专项债券投资效率大有改观,从而对经济增长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今年对专项债券项目储备有更直接的要求,要求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对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向结合项目的成熟度作了优化,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

扩大政府投资,还要注重投资绩效。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强调政府投资绩效,要求防止盲目扩大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吸引越多的民间投资参与,就意味着扩大政府投资带动的投资效果越好。激发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让民间投资有更多的机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为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供更大空间。反过来,这就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恢复和扩大。

今年在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上也有新的举措,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这说明,税费优惠政策在延续与优化中,作用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将更加突出。税费优惠这一受到普遍欢迎的政策,将继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市场力量,继续在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中发挥作用。

当然,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与货币政策以及其他政策一起,才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