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电力赋能“五金之都”金华永康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5-08 16:51:52 来源:新华财经 发布者:DN032

一座没有金属矿产资源的浙中小城,为何会冒出数万家五金生产制造企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电力如何“沉浸式”融入企业,助力五金行业转型?


(资料图片)

思变:没有矿何以成为“五金之都”

永康,一头挑着历史传奇,一头连着“无中生有”的浙江县域经济典型气质。

地处浙中的永康埋着“五金之根”。《永康市志》记载,在唐代,永康已有人打制铁具并设铺出售;到了元代,永康的铜铁锁具被奉为贡品;明末,永康匠人为郑成功军队铸造利刃……

在农耕社会,山多田少的永康靠土地养不活一方人。自古传下的“五金手艺”便成了一条新的活路。从宋代开始,很多永康农民挑起“行担”,用自己的手艺赚取收入。盆锅罐壶可补,钥匙也可打……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城乡,远至边疆与海岛。

深耕厨具领域的炊大皇,第一辈人王木央正是一位补锅匠。从1956年左右开始,他就以补锅为生,肩着一挑担子,满载着坩埚、火炉、炭块、砧凳、小锤、钻子和棉布卷等,凭借着一手精湛的补锅技艺,过着“挑子里的生活”。

父辈的执着与技艺的魅力,对王林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60年至1970年,王林兴跟随父亲王木央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萌发了有朝一日自己办厂做好锅的创业梦想。后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很多像王林兴一样的永康人都放下“行担”,纷纷回乡办厂,并在全国布局废旧金属回收网络,“无中生有”地聚拢着这里稀缺的五金。

“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这传唱至今的歌谣,是“行担”人走南闯北的真实写照,是“工匠精神”播撒四方的印记,更是浙江走出人多地少发展困境的证明。在日复一日的千锤百炼中,五金行业经由“工匠”传承,一代又一代。

逐浪:穿越迷雾看见新生

1978年之后,曾经的“行担人”掀起了一股“回乡办厂潮”,永康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永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胡振勇看来,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永康经济发展加速,村村办厂、户户冒烟,企业家们赚到了“第一桶金”。

与此同时,永康电力工业也在快速发展。一大批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陆续扩建投运。1981年,永康全域实现乡乡通电。1988年,永康实现户户通电,有力支撑了早期企业发展的雄心。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8年,永康出现了一波“浪潮经济”。

1992年永康工业迎来“井喷式”发展。在原先经济短缺的大背景下,彼时的国内市场呈现出经典的排浪式消费特征。“浪潮经济”能快速反映市场上浪潮化的迭代新需求,通过“短平快”的生产方式,利用热销产品快速盈利,再火速转战下一场。

从1994年的“保温杯热”到随后而来的“防盗门热”“滑板车热”“电动车热”……热浪滚滚。

“加速度”背后,是永康五金企业家们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不断求变创新的意识。但模仿式的发展也削弱了竞争力,从“遍地开花”到“昙花一现”,周期很短。大浪淘沙之下,永康的八大五金行业得以形成,市场整合能力和产业集群体系也逐渐加强。

电力隐形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背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变电站相继上马,变压器相继新增,永康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得到开发应用,电网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以35千伏五峰变电站为例,该站1999年竣工投运,翌年扩建,2002年实现无人值班遥控自动化运行。

近年来,永康经济拥抱高质量发展,向着高精尖的中国制造迈进。这里的五金产业也实现了从小而散到精且强的腾飞。

突破:生成五金界“蝴蝶效应”

永康五金的全球影响力已不容小觑。1996年,永康一个县级市承办了国家级博览会——首届中国五金博览会,至今,已连续举办27届。2021年11月,首届世界五金发展大会落地永康。“中国永康五金指数”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五金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目前我们五金城日客流量上万人次,日货流量已超千吨,五金城市场成交额及增长幅度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永康五金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从1978年的0.9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25.35亿元,永康经济规模“高歌猛进”,作为发展强力支撑的永康电力也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之路。2022年,永康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3.18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达到42.54亿千瓦时,分别是1978年的320倍、468倍。

规模化的五金产业集群,一度依赖燃煤冶金炉模式。永康电网也形成了独有的“双高双低”特性,即“高峰谷差、高耗能负荷集聚、低容载比、低新能源占比”,且近乎百分之百依赖外来电。

针对这些难题,永康供电公司深挖潜力,扩大电网建设规模,截至2022年年底,共建成4座220千伏变电站、22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借助西电东送,增加能源供给;组建一大批五金园区微网系统,从储侧突破,让“网荷”友好互动;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电气化转型升级,用10年时间将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压降10%。

向新:与时俱进追逐绿色智能

眼下,电力“沉浸式”融入企业发展的程度也日益加深,五金行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快,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速。

早上8点,张平阳来到车间,打开电脑登陆生产监控系统,上料、激光切割、划刻等不同流程点位信息一目了然。按下启动键,一个个机械臂开始舞动。作为某安防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工厂的门框钣金自动线工作人员,张平阳的任务是管理好这群“机器人同事”。

“就是要解放人的双手。”该公司总裁办助理徐小远认为,自动化、数字化改造能加速实现企业的迭代升级。

这座未来工厂60%的用能来自屋顶光伏发电。光伏板下,多条智能生产线正在运转。智能化检测线中,防盗门被送入检测设备不到60秒,旁边的液晶显示屏一一呈现该产品的各种参数;智能喷涂线的上漆率从50%提升到80%……

接轨智能化低碳化,也是永康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必经之路。永康通过探索“光伏+小微园区”绿色供电模式,推行用能数字化管理,提升企业能效水平,助力五金行业提升“亩均效益”。

徐小远介绍,根据供电公司提供的节能改造建议优化生产流程后,该工厂生产线综合能效提升了5%,一年节省约200万元的用能成本,而且减少了碳排放,园区也实现了节能降耗。

“十三五”期间,永康工业单位用电能耗平均下降8.4%,其中金属制品业单位用电能耗平均下降5.78%。永康市政府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多用谷电,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从曾经漫天粉尘的粗放用能到如今的精细用能,通过指尖跨境电商,永康五金触达全球,完成从赶潮到弄潮的转变。回头望,更见浙江县域经济在历史浮沉中迎风生长的坚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