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开启!储能迎高速发展期 还有哪些行业问题待解?

时间:2023-05-25 15:55:46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者:DN032

5月24日,有行业风向标之称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开幕。此次大会为期三天,共开设17个专场,包括储能产业发展新路径、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储能安全与系统集成、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用户侧储能与虚拟电厂、储能安全与消防系统、储能资本市场(上、下)等,来自政、企、研、行业协会等各界人士围绕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必备单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在大会上表示,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因太阳能、风能等具有分散性、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对这些清洁资源的利用率并不充分,因此需要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


(资料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储能是促进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资源,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促进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储能对推动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作用,在政策推动、资本涌入、技术更新等多因素支撑下,国内储能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高速增长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此次大会上表示:“考虑到原材料价格逐步趋于理性,各地能源配储政策逐步完善,独立储能商业模式不断优化,储能电站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储能新增装机量约14.7GW,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5.9GW,占比为40.1%,其中又以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为主;2022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为56.9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11.2GW,占储能装机总量的19.8%。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谈文也在会上坦言,“近年来感受到行业热度持续升温,在一二级市场得到普遍关注。其他行业也纷纷跨界储能,寻求发展机会,已有的储能企业也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

哪些行业问题待解?

行业景气度高增之下,不能否认的是,储能目前在国内仍处于商业化初期,诸多难题有待破解。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表示,目前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正由商业化初期阶段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良好基础。”张益国进一步表示,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了利用率不足、成本疏导困难、技术性能有待提升、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

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影响储能行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四雄表示,“安全问题是储能系统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球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与用户侧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火灾事故。由此,加快推动储能安全技术的完善和落地对于储能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保证新型储能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降本增效、延长使用寿命以及运行稳定可持续也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诉求。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庞文杰表示,“目前储能赛道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商业模式有待打通、安全性存在挑战、源网荷储的相容性有待优化、储能的电价机制有待打通等问题。”

为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从宏观层面提供指引。

一是制定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目录,推广一批高效、低成本储能技术;二是逐步拓展储能应用范围和场景,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在重点行业和领域予以推广;三是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系统推进高效储能材料、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等工作。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