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当前快看:碳路者|朱国辉:碳市场上新 带领“碳大脑”赶考

时间:2023-06-15 09:04:30 来源:新京报 发布者:DN032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不到两年时间,这一市场的数字让外界见证着绿色转型的力量。截至2023年6月6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5亿吨,累计成交额107.92亿元,累计清算共计61530笔,累计清算金额215.83亿元。

全国碳市场运行的458个交易日,一家公司对市场所有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成为存储的核心平台——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在为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碳排放配额分配、履约和能力建设等综合管理服务的同时,还为市场纳入主体提供注册登记、交易清结算和自愿注销等市场服务,中碳登也被誉为全国的“碳大脑”。

追溯至2022年,湖北省属国资国企改革,时任湖北宏泰集团高管的朱国辉被派往下属平台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中心”)任负责人,时隔数月又被派往中碳登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后,资深金融从业背景和大型国企管理经验加持,朱国辉迅速融入了中碳登团队,带领着全国“碳大脑”在“双碳”背景下迈向了一条绿色低碳的赶考之路。

碳交易市场争先,“第一年交易额就全国第一”

6月初期的武汉,热浪还没有那么肆无忌惮。

中碳登大厦矗立在蓝天碧水之间,湖光山色掩映。自从2022年秋季中碳登入驻,不少碳交易、碳金融、碳核查和咨询评级等涉碳企业迅速聚集在这栋大楼,以中碳登为核心的双碳聚集区和低碳产业链雏形初现。

得益于中碳登落地,湖北向建设全国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又进一步。

2010年1月,时任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马哲军、副校长陶良虎在当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在湖北建立碳交易市场。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湖北省政府高层的重视。2011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全国7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湖北位列其中。随即,湖北迅速制定了全国首个“碳盘查”标准。湖北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热潮逐步推开。2013年2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2014年,湖北碳交中心鸣锣开市。

“应该说湖北当时的条件不太突出,但是湖北的产业结构跟中国的产业结构是比较相似的,因此就争取到了试点的机会。”朱国辉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湖北试点交易并非全国第一个启动,但当年我们的交易额就做到了第一名,并且一直占据这个位置。”

试点初期,湖北针对年综合耗能6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碳排放盘查情况,将138家工业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截至目前,湖北已将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共计339家纳入企业,覆盖了钢铁、水泥等16个行业,配额总量达1.82亿吨。

湖北鸣锣开市后一年时间,不论总交易量还是日交易额,长期占全国半壁江山,是全国最活跃的碳市场。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湖北试点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占到全国的49.55%。

承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大脑”开启运转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筹建工作,一个国家级平台的建设机会再次进入湖北视野。

“就像一次考试,我们的常务副省长黄楚平亲自上阵,连夜记住了湖北对两个系统的建设方案、具体举措和数据参数,并在当时的国家发改委评审现场全程脱稿答辩。”朱国辉回忆,“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面向试点省市公开征集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及运维任务的承建方,湖北在两个系统评审中均获得第一名。”

经过综合考虑,湖北选择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的建设。其间,湖北投入1.2亿元,进行系统开发和建设,2021年5月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系统验收。投入使用以来,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注登系统一直保持零故障、零中断、零差错的纪录。

湖北将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全国碳市场,推动“碳大脑”快速运转,实现规范高效安全。

自2011年10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到2014年七个试点陆续开始交易,再到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经过十年探索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迈入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

随着全国2162家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碳登承建的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正式开始运转。

谈及湖北经验时,朱国辉表示,一方面得益于湖北建立了两级市场,在一级市场,湖北开始尝试公开竞价,其配额竞价对机构投资者同样开放,使得社会资金可以直接参与一级市场;在二级市场,除了控排企业外,湖北也支持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碳市场。另一方面,湖北建立了“双20机制”:企业当年碳排放量与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额之间的差额超过后者20%的,差额按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额的20%计;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核算后,若企业碳排放量与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额之间差额超过20万吨二氧化碳,差额按20万吨计。

这一尝试,从根本上保证了湖北试点的市场化程度,最终形成了300多家碳排放主体、1000多家参与机构,动辄上万吨交易量的发展格局。这些均成为湖北从一个地方试点向国家级登记结算平台华丽转身的基础。

变身绿色发展理念践行者,平台培养一批“双碳”人才

“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亦让人们主动追逐低碳时代。于朱国辉而言,与中碳登相遇则是一次充满了预见的邂逅。

2020年,湖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2022年,中碳登和湖北碳交中心被纳入湖北宏泰集团,由宏泰集团负责中碳登的正式登记注册等相关工作。

不到两年时间,朱国辉完成了从关注绿色低碳的“热心市民”到碳市场领域一线专家的身份转换,还经常受邀出席各大论坛做主旨演讲。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朱国辉面对双碳领域大事件的时间、关键核心数据,张口即来,准确无误。

朱国辉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说实话,刚开始肯定摸不着头脑,一些大的理论性内容好学,但是实操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我到湖北碳交中心后,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并在操作过程中求证。因为我们区域试点市场已经走了10年时间,很多东西都比较成熟,所以收获很大。此外,我十分关注国内外的碳市场,基本跑遍了国内其他试点。”

朱国辉认为,是这个大时代以及中碳登的大平台把他推到前台。

事实上,虽然成立不久,与全国很多机构一样面临双碳相关人才短缺的情况,但中碳登也让一大批青年人才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长。得益于湖北在两个碳市场的沉淀,很多参与市场建设的领头人,如今都成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这也是湖北不同于其他试点地区的优势。

“当前,不同地区在绿色低碳发展上的认识还有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创新碳金融工具,使得向绿发展获得更多支持。”朱国辉表示,虽然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了发电行业,但试点碳市场已在现货远期、碳质押贷款、碳回购、碳期货、绿色债券、绿证融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接下来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也将会逐步丰富,将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划,未来全国碳市场也将适时纳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届时将会是一个体量巨大又非常活跃的市场。

(文章来源:新京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