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专访新加坡劲升逻辑黄志强:数字基建是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力点之一

时间:2023-06-20 09:02: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中国和新加坡在数字治理、数据管理以及市场准入方面一直有合作,这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近日,新加坡劲升逻辑(CrimsonLogic)东北亚、东盟及中亚区域副总裁黄志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劲升逻辑是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合资的一家国际化数字贸易解决方案提供商。劲升逻辑植根于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长期服务中国外贸政企组织。今年4月,劲升逻辑集团与上海数据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围绕沪新双边电子口岸间的合作,推动在国际贸易互联互通领域的全面合作。这是中新之间的商业和经济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又一证明。

黄志强表示,随着RCEP的落地实施,企业能享受到切实的实惠,比如企业可以找到新的供应来源、生产地或是销售市场,使其供应链更多元化。其次,不同国家的海关也会通过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货物跨越不同区域的效率。为了契合RCEP的实施,黄志强透露劲升逻辑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例如推出了“全方位贸易(Total Trade)”服务模式,为RCEP生效后的跨境贸易参与主体提供更完善的数字服务。

《21世纪》:新加坡劲升逻辑与上海数据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具体进行了哪些数字化建设?

黄志强:新加坡劲升逻辑集团与上海数据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围绕沪新双边电子口岸间的合作,推动在国际贸易互联互通领域的全面合作。我们依托沪新理事会相关合作,扩大上海与新加坡双边通关的合作范围。我们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新加坡、长三角通关服务机制的标准,共同搭建长三角地区的合规通道,为长三角的企业提供“一次申报、多边通关”的数字化手段。

其次,我们还做了数据安全合作的探讨,这是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的货物和“通关+物流”状态跟踪的功能,提供一个安全的技术环境。此外,希望建立长三角地区单一窗口联合运营中心。

RCEP是亚洲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1世纪》:RCEP生效会给国际贸易服务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劲升逻辑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黄志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对15个成员国实施生效。由于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认为,RCEP将成为未来几年亚洲区域贸易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RCEP覆盖全球大约30%的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RCEP生效以后,该协议将在未来二十年内,取消成员国之间的90%的商品贸易关税,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产品的税收。从效果上来看,随着RCEP的落地实施,企业能享受到切实的实惠。

举例来说,企业可以找到新的供应来源、生产地或是销售市场,使其供应链更多元化。不同国家的海关也会通过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货物跨越不同区域的效率。RCEP协定中也加强了这些条款,这些条款可以帮助降低企业的贸易与交易成本,有助于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此,劲升逻辑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首先,RCEP在落实过程中,需要一个完整的物流和数字基础设施,连接且规划良好的完整的数字贸易生态系统,我们的经验可以提供支持。其次,我们是新加坡第一个单一窗口的创造者,在过去35年里,我们打造了许多涵盖不同国家的跨境贸易的解决方案。劲升逻辑见证和亲历了跨境贸易的发展,从数字化政府、数字化港口、贸易与合规,以及物流四个维度,支持政府和企业数字化参与跨境贸易,让跨境贸易更高效、更准确、更透明,实现降本增效。

在贸易全球化、贸易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近两年劲升逻辑还推出了“全方位贸易(Total Trade)”服务模式,能够为RCEP生效后的跨境贸易参与主体提供更完善的数字服务。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与中国多个大型的口岸展开双边合作,并与中国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保持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港口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连接点,进一步拉近中国市场与RCEP联盟成员国的跨境贸易连接。

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达到6.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5%,占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的50%以上。最主要的是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贸易增长,增速超过20%。基于东盟国家巨大的发展潜力,东盟国家将是我们支持RCEP生效后的一个发力点。

我们相信在RCEP现在正式生效之后,“全方位贸易(Total Trade)”服务模式下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跨境贸易中的难点,支持企业和政府部门对贸易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实现高效和合规化贸易。今年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连接服务,推广跟中国港口的合作,类似于电子口岸。因为当前人工成本正在提升,所以依托数字化的功能,能够帮助公司或是政府部门提高效率、增加产能,事半功倍。

中国加入DEPA助力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完善

《21世纪》:去年8月,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工作组成立,全面推进中国加入DEPA的谈判。你如何看待中国加入DEPA的前景?中国加入DEPA对中国和新加坡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各自发展有何益处?

黄志强:数字化贸易的规则大多体现在各种贸易协定当中。DEPA是全球第一个数字化贸易的规则,倡导的是数字贸易便利化,鼓励数据跨境流通以及信息创新,构建一个让人信赖的数据环境,也能间接提升中小型企业以及公众对数据的参与度。中国加入DEPA,有助于世界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完善,扩大数字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我们想强调的是,中国加入DEPA,对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是个积极信号,有推动作用。我认为,DEPA对中国和新加坡数据领域合作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无纸化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境数据的流动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的应用。

首先,在无纸化贸易,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单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其次,跨境数据的流动有助于有效的数据交流,来帮助市场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性。比如在淘宝买了东西后,紧接着就是货什么时候到,会持续追踪货物的所在。如果有数字化的合作途径,你马上就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得到这些信息。

最后,人工智能是全球范围内各行业的发展重点。中国加入DEPA,将帮助AI技术广泛的应用,并加快推进AI在跨境贸易的领域以及应用的标准。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跟新加坡各有发展,而中新两国在数字治理、数据流动以及市场准入方面一直有合作,这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中国加入DEPA后,中国和新加坡可以更加畅顺地开展数字贸易活动,加强跨境电商合作,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跨境流通,为双方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数字服务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21世纪》:欧美等国的外部需求出现减退的迹象,你怎么看待数字技术对贸易的作用?

黄志强:数字技术在推动贸易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数据结合,你就更能了解哪些产品更受欢迎,以及在哪些地段、哪些时间能够更有效地推广产品,数字化能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历史,通过分析数据去规划未来的发展。因此,数据可以大大提升创投公司、创业公司的传统生意,利用数字化和数码化推动和更新他们的做法,包括占领市场的模式。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如何看待中国数字经济的前景?

黄志强:我们先谈谈数字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今年5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趋势报告2022》。报告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呈现出“数字贸易引领全球经贸复苏”等九大发展态势,中国的数字贸易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额从2015年的200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3605.2亿美元,这也展现出中国在数字服务领域中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据介绍,中国的下一步战略是加快实施“数字强贸”战略,数字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若说困难,应该是“数据安全跟隐私保护”的部分。在数据保护方面,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做法,如何确保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证跨境贸易网络安全,如何充分释放数据红利,同时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与规则制定,确保跨境贸易数据的商业化发展规范化、可持续化,将有赖于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落实。

数字经济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数字贸易快速发展。2022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5万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78.6%。同时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也离不开贸易交流。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加入DEPA以及更多的自贸协定,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数字技术为东盟跨境贸易提供支持

《21世纪》:去年中国与东盟就加强数字政策对接、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能力建设合作等达成共识。你认为中国和东盟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具有怎样的合作空间?双方有何互补性?

黄志强:中国跟东盟在数字经济合作的空间非常大。一方面,东盟国家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正处于加速建设的阶段,而中国市场在数字基建方面具有很大的先发优势,这是双方合作的发力点之一。另一方面,东盟是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的很多跨国企业将东盟国家看作目标市场。特别是在RCEP生效以来,优惠政策红利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均为东盟国家,包括新加坡、老挝和缅甸,分别录得进出口增速为45.8%、37.8%和29%。东盟目前依旧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一个向好的合作趋势会继续下去。

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超过一成的达到7个。在此,我想要强调的是,目前劲升逻辑能够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这五个东盟国家提供海关节点连接性解决方案。因此我相信,未来劲升逻辑将继续深度参与中国和东盟数字经济的合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