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环球时快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孙天印:绿色期货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23-06-28 15:12:06 来源:期货日报网 发布者:DN032


【资料图】

6月28日,由江苏证监局、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江苏省期货业协会、产业服务联盟主办,弘业期货、期货日报、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承办,多家行业机构支持的“2023绿色金融服务实体期货助力乡村振兴大会”在南京举行。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孙天印在以“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分析”的主题演讲中表示,绿色期货、尤其是碳期货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但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并没有开放碳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现在还是以现货为主。”孙天印表示,碳期货在碳市场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发达国家的碳市场当中,碳期货是市场里交易量最大、流动性最强的一个碳交易产品。“双碳”目标背景下,将为碳市场带来超过百万亿级规模的市场,为期货市场提供的有效定价与风险管理功能保障资本持续的长期的稳定的投入,但我国面临碳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缺失,碳价预先机制尚不完善,上市碳排放权期货对于实现双碳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并没有开放,碳交易还是以现货为主,但与之相近产品碳远期早期在湖北、上海、广州等几家碳排放全市场推出,这也算对碳期货做了提前探路。”孙天印表示,2021年广期所成立是碳期货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也在密切留意和支持广期所碳期货产品的推出,非常期待碳期货产品在广期所能够有好的发展。

“碳期货也是绿色期货的一种。”据孙天印介绍,绿色期货是指以环境友好、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期货合约。它是在传统期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品,旨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产品期货、绿色金属期货、新能源期货等。

谈及绿色期货的特点,孙天印表示,首先,绿色期货具有绿色期货的交易对象通常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等相关,例如,碳排放权、可再生能源证书等。通过交易绿色期货,投资者可以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绿色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交易绿色期货合约,投资者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其次,绿色期货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交易绿色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价格,降低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最后,绿色期货还具有价值发现和价格发现作用。“绿色期货市场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发现绿色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孙天印说。

孙天印表示,当下绿色期货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一是环保意识不强。尽管近年来环保意识在我国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市场参与者对环保问题关注不够,对绿色期货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有限。这导致市场对绿色期货产品的需求相对较低,限制了绿色期货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二是缺乏投资者。目前,中国绿色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期货公司和少数大型企业。普通投资者对绿色期货的认识和参与度还不高,这使得绿色期货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仍然较小。三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制定绿色期货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机构和标准组织对绿色期货的定义和认证要求不尽相同,这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四是绿色期货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绿色期货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绿色期货市场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五是监管机制待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和制度,但绿色期货市场的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绿色期货的发展,孙天印建议,一是增强市场参与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市场参与者对环境气候因素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特别是从风险和机遇的角度与自身业务的关联度的认识,加强绿色期货和绿色经济的了解,引导他们从环保的角度进行投资决策,推动绿色期货市场的发展;二是完善绿色期货相关标准,从概念上需要明确到底哪些期货产品属于“绿色”,形成统一的可操作的参考标准;三是加强信息披露,通过核算标的物的减排效益、绿色效益和有效的信息披露手段,消除标的物绿色效益和绿色资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四是提供政策扶持,政府应当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绿色期货交易,推动绿色期货市场的发展;五是强化监管力度,对于绿色期货市场,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防止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