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太和村茶事

时间:2023-07-29 07:07:48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者:DN032

太和村在哪里?川南泸州纳溪区。

古时纳溪,是巴蜀乃至中原往来西南夷的主要交通孔道之一。《永乐大典·泸州志》载:“古之有溪,上控永宁界首,下注泸江,昔诸葛武侯平定云南,蛮夷纳贡而出此溪,因名纳溪,又曰云溪。”

去过纳溪的人都知道,当地平坝、丘陵、低山兼有,放眼望去,不高的山冈连绵起伏,春天一到,次第开放的野花在悬崖上、田边、草丛和密林中摇曳生姿,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里还有很多的茶园,无论是站在山坡还是山头上,都能看见青青的茶树。


(资料图片)

多年前,巡线工代金云第一次去太和村,就到了三合山。三合山是太和村一座高高的山峰。站在三合山上,太和村尽收眼底。正对着三合山的是一大片茂盛的竹林,楠竹、黄竹、西凤竹郁郁葱葱,绿染十里。每次来到三合山,老代看见绿绿的竹林,心里都美滋滋的。

2010年开始,两条特高压线路先后经过太和村,老代再来三合山,心情就没那么好了——川南多雨水,竹子和草木疯长,给线路防山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几年前,太和村发生过三次山火,因为被迅速扑灭才没对输电线路运行造成影响。

常年翻山越岭的老代,在巡线路上见过许多茶园。5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可以将输电线路下高耸的竹林改造成茶园呢?这样既解决了树障问题,又能给村民增加收入,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纳溪多茶,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纳溪梅岭产茶”的记载。纳溪大渡口镇象鼻村清溪河的晒鱼滩石壁上有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石刻“二月茶”,距今已近千年。

他找到太和村党支部书记李光亮,说出了在特高压线路保护区内改种茶树的想法。其实,太和村的土壤多为红壤,适合种茶,上世纪70年代,三合山上也种过茶,还办了一个茶厂,后来茶厂停办,栽下竹林。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村里还曾找上级要了一个低产林改造项目,希望能重新栽种茶树,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村民没达成共识,此事便搁置了下来。

在输电线路下面种茶,李光亮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那找谁来投资茶园呢?他想到了村里的养猪大户罗伟强。养猪场离特高压输电线路不远,每年出栏4000头猪,粪水还可以浇灌茶园。罗伟强一听,看中了种茶的收益,答应投资建设千亩白茶生态园。

于是,太和村村委会召集村民开会,说了在竹林改种茶树的计划,并给村民算了一笔账:茶苗种下后一般3年后开始有收益,5年至8年进入丰产期,稳产收获期可达50年以上。没想到,这一次村民们全都投了赞成票。

太和村一共412户人家,有120户参与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下面的茶园种植,品种有龙井43号、乌龙早、安吉白茶以及黄金芽。如今,这个茶园已经进入丰产期,每亩可以采春茶20斤,夏茶加秋茶有300斤,能卖25000元左右。

今年采茶时节,我跟着老代去过一趟太和村。和煦阳光下,白茶树漫山遍野。茶园里,村民正忙着采茶。“土地流转建成茶园后,每到采茶季节,我们都可以到茶园务工。加上土地流转费用,收入多了不少。”60岁的李子英一年中有四五个月时间在茶园打工,很满意现在的收入。65岁的杜泽均平日里种种庄稼、卖卖蔬菜,每到采茶季节就到茶园务工,说到土地流转,他的话就多了起来,“村里自从有了茶园,一户采茶最多可收入6000元,租金最多的两户人家平均有5000多元,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实惠”。

已退休的李光亮请我们去喝茶。饮过两杯白茶,树影被阳光渐渐拉长。茶水安安静静,周围的青山也安安静静,几只白色的鸟翩翩飞舞,逍遥地飞向远方的浅丘,像从古人的画轴里遨游而来,自空中俯视人间,又像从古人的辞章里穿越回来,悠游四野。

茶水里有往事。李光亮和老代说起当年谋划茶园一事,尽管有些波折,好在最终促成了这桩好事。临别时,只见茶园里人影绰绰,风掠过茶园外的树林,树影晃动,待到树影定格,一切又归于平静。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