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锻造核心竞争力 央企“创”出新活力

时间:2023-07-31 08:50: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抓研发、活机制、促转型,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为国企改革关键着力点,并取得丰硕成果。


【资料图】

近日,“我是股东——走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中航高科、电科数字、江航装备等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围绕“价值与投资——科技创新擦亮央企‘新名片’”这一主题,与投资者分享了企业创新成果、战略转型方向等热点话题。

与会高管认为,央企新名片的“新”,源自科技研发、体制机制两个维度的创新。科技创新需全面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则在于项目管理机制、股权激励机制、股东分红计划等的创新,更好地共享企业成长价值。

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保障能力是国际一流企业最基本的素质。”中航高科副总经理兼董秘刘向兵直言,创新是中航高科首要任务。

据悉,2015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中航高科,通过航空工业集团(下称“航空工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注入,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渡。近年来,公司加快科技创新和航空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航高科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占营收比例接近3%。“十四五”以来,公司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2021年、2022年,分别投入1.73亿元、1.85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

持续高研发投入,产出丰硕创新成果。据刘向兵介绍,“十三五”至今,中航高科获得了近200项专利,成功突破了高韧性的材料和大尺寸的结构制造技术。这些技术可应用于未来我国民用飞机、商用发动机和一些大型飞机结构的生产。

再看同属于航空工业领域的江航装备。作为国内唯一的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飞机副油箱及国内领先的特种制冷设备制造商,江航装备的航空产品配套供应国内所有在研、在役军机以及部分民机。在江航装备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孙军看来,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作为中国电科在行业数字化领域的上市平台,电科数字亦在创新中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电科数字深耕行业数字化核心业务,通过数字化产品创新、行业场景突破和业务数智赋能,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得益于此,电科数字成为国内领先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高性能数字模块和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智能计算软硬件、数智应用软件等数字化产品;提供高安全可信、业务数字化、应用上云、物联网络、数据运营、业务智能等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数字新基建领域的数据中心工程建设与运营服务。创新赋能下,电科数字降本增效成效凸显。据电科数字副总经理兼董秘侯志平介绍,2022年,公司净利率为5.39%,同比提升1.5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还将进一步提升。

机制创新深化国企改革

回溯国企改革成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提到体制机制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创新对江航装备而言,一是技术创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孙军说。近年来,江航装备在项目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风险共担机制,将事关公司长远发展项目,由项目牵头人组织研发团队,并由参与的技术人员缴纳风险金,公司则配套最高可达5至6倍的奖励基金。通过激励机制创新,可有效提高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技术的积极性,加快项目进度。

“作为一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我们的创新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侯志平亦表示,2012年至2022年,电科数字共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最近一期股权激励覆盖员工总数的11%。股权激励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电科数字人力资源效能,促进公司战略的落地和执行。

除了通过激励机制创新,在企业内部共享发展成果外,步入资本市场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同时,特别注重和股东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提升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电科数字制定了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坚持执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积极回报投资者。2012年至2022年,公司连续11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分红12.4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达37.26%。江航装备连续3年现金分红股利占公司净利润比例超30%,同时还适时实施股本转增,增强股票流动性,以保障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刘向兵认为,核心在于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孙军亦表示,国企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江航装备将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