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乡村之美有了气质上的变化

时间:2023-08-07 05:49:48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者:DN032

在城市待久了,不免想到乡村小住,因为在乡村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乡村能体验到生态的多样、鲜活、微妙,体会到生活的宁静、诗意、浪漫,体察到文化的淳朴、互助、和谐。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乡村不仅生态优良、生活宁静、文化淳朴,公共文化空间在艺术的加持之下也越来越美,吸引城市人流连忘返,让乡村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之外有了美学价值,在生产意义之外有了美学意义。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就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资料图】

海沈村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G1503绕城高速穿村而过,轨道交通16号线惠南东站就在村口。近年来,惠南镇通过开展15分钟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营造了“建筑可阅读、稻田可漫步、乡村有温度、生活有归处”的沪乡生活美好场景。海沈村借此成为全市首批乡村社区生活圈试点单位,入选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社区之一,营造了海沈会客厅、沪乡空间、记忆海沈、秸秆艺术、稻田栈道等公共文化空间,为乡村生活圈构建添彩生辉。

“海沈会客厅”原为村委会卫生室,因地理位置佳,村里将卫生室功能迁移,并把此地改造成集文创产品展销、会务活动接待、自行车租赁、特色农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会客空间。

“沪乡空间”原为村民文化活动室,主要用于图书报纸阅览,但由于距离村中心较远,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往来不便,因此将文化活动室搬迁至更靠近村中心的倪家宅路,将此处改建为文化空间。

“记忆海沈”原来是海沈村内仅有的一处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三合院住宅,由于年代久远、安全隐患突出,面临倒塌危险。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沪乡文化,该村评估住宅房屋现状、确定建筑材质风格,采用保护性措施予以整体修缮,最终实现修旧如旧的效果,让大家重温海沈村的历史记忆。

“秸秆艺术”位于幸新路北面、“海沈会客厅”西北角。此处种植国庆稻。国庆稻成熟于9月底,而晚稻成熟于11月初。海沈村艺术季利用这块国庆稻田区与周边晚稻种植区的差异来呈现秸秆艺术和稻田风光。稻谷收割后,秸秆艺术展在此举办。

“稻田栈道”同样位于幸新路北面。为了让村民、游客与乡村稻田更亲近,村里把田间便道改造成稻田栈道,既方便村民下地插秧,也方便游客驻足欣赏。村里还在此处举办栈道摄影展,展现沪乡村民的农耕生活。

有了上述这些别具一格的公共文化空间改建,“乡村生活圈”在保留了历史风貌、农耕特色、生态美学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元素,乡村不再土、破、旧,而是变得新潮、文艺、美好起来。

据悉,在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和乡村生活圈的打造中,海沈村引入了一批乡村规划师、乡村设计师、乡村运营师以及乡村创客,借助专业力量从美学角度介入乡村发展,为乡村建设埋下更多“美的种子”。上述公共文化空间改建,大都是设计师、村民、村委会有机互动合作而成。专业人士与当地居民合力打造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审美感知,也让乡村的颜值和气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以有别于城市的独特,吸引更多城里人前来游玩、学习、观赏、居住。这让更多人看到了艺术赋能乡村的潜力——尽显美学特征的乡村文化空间愈发有魅力了。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