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西安突发山洪泥石流 已发现21名遇难者 仍有6人失联!事发地为城郊热门休闲地…

时间:2023-08-13 22:00:0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者:DN032

据央视新闻,西安应急管理消息,8月11日长安区滦镇街道喂子坪村鸡窝子组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经排查,此次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死亡、失联人员27名,目前已发现21名遇难者,仍有6人失联;造成2户民房(约300平方米)损毁,210国道3处损毁、21处轻微受损,3处电力基础设施毁坏及一条35千伏线路故障,导致900户居民停电,55个通信基站停机。

灾难发生后,西安市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消防、公安等14支救援力量共计980余人,投入生命探测仪、卫星电话、挖掘机等1100余台(套)设备和搜救犬,争分夺秒做好人员搜救及抢险救援等工作。


(资料图)

目前,西安市正在全力以赴抢抓黄金救援期,继续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加快通信、电力抢修恢复,抓好重点部位排险除险和河道堤防加固等工作,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步做好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截至目前,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86人,210国道段3处严重受损道路已抢通,21处轻微受损路段正在加固,受灾区域49个通信基站已恢复服务,855户居民已恢复供电。

据悉,事发山区为城郊一热门休闲地,周末多有游客

“河里滚的是泥浆”

村民、游客深夜转移

8月12日下午,喂子坪村附近一家农家乐负责人万先生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其所在区域地势比较平坦,并没有遭受泥石流冲击,但他的战友居住在鸡窝子组,刚好位于事发路段。

据万先生回忆,8月11日16时许开始下暴雨,因为接到村里的通知,自己提前将战友一家五口人转移至山下。当日18时许,他看到有桥梁被冲断,自己已经无法再上山,其家人与员工都滞留在山上自家农家乐里,而后由应急部门派车将人安全送了出来。

闫先生的农家乐则正处于鸡窝子组,他告诉潇湘晨报记者,8月11日14时许,山上就开始下雨,到16时许变得特别大,河道里的水也有些异常,“以前发大水,水是发黄颜色,这次水涨得猛得狠,而且全是泥浆,里边有树、石头。”

闫先生称,鸡窝子一地可以说是西安的“后花园”,每逢周末,会有城里的人过来休闲娱乐,也因此这边基本每家每户都开农家乐和民宿,“有种搞成产业链了那种感觉。”8月11日,闫先生家也住了五六户客人,在当天深夜都一起安全转移。

据闫先生了解,被冲走的两处民房也是农家乐。该两处民房之间隔了一条小河,平常像闫先生他们这些所处地势更低的居民,都是从这条小河里取水用。突发山洪的山体位于该两处民房后方,直接将房子冲走了,“那个山是斜坡,等于是走了半座山下来了,害怕得很。”

而大部分泥石都顺着这条小河下来,“你没法想象那个冲击的力量有多大,最起码有几吨重的石头直接就冲下来了。”

闫先生称,当天晚上群里边一直在问,每家每户几个人,现在安不安全,据他观察,村里边的人除了被冲走的两家民房外,其他基本都安全。大家的房屋有些受损、进水,此外还有一些车辆被冲走,不少是游客的车。“失联的人如果是我们村上的,我们就知道是哪些户,关键的是还有游客。”

“现在所有的政府部门,警方、消防等都在上面抢险。”闫先生称,目前暂未下雨,但据天气预报,下周还有雨,“一时半会儿还回不去。”相关部门在收集每个住户的家钥匙,“他们要做鉴定,哪家有安全隐患,就不让住了,直接搬走了。”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泥石流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突发性强、影响面积广和破坏力大等特点。

泥石流灾害有两种前兆,一是河床流水突然中断或洪水突然增大,水中携带树木、杂草等异物;二是深谷或沟内发出轰鸣声或闷雷声。

如何防范泥石流?雨季野外郊游避开危险区域,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沟底扎营;泥石流具有滞后性,降雨结束后不要急于返回危险区;携带通讯设备,以便在遇险时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如处于非滑坡山体时遇到泥石流,须尽快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将详细情况迅速报告并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如沿山谷行走时遇到泥石流,应尽快跑到开阔地带,防止被埋压;立即向坚固的高地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逃生时沿泥石流垂直向一边的山坡往上跑,不要顺着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如驾车从泥石流发生区域路过,须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物体,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查看前方道路是否存在塌方、沟壑等,不要贸然通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