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江浙“同步”降低落户门槛 多地持续打响“人口争夺战”

时间:2023-08-14 18:49:31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者:DN032

在“人口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同步”喊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的浙江、江苏两省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近日,江苏发改委就《关于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全省(南京、苏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江苏提出降低落户门槛之前,浙江也发布文件指出,“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江浙近乎“同步”降低落户门槛,引发外界密切关注。不过梳理可发现,不仅仅是江浙,江西、黑龙江等已“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毋庸置疑,“人口争夺战”正在多地持续“上演”。


(资料图)

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屠立峰向记者表示,江浙“同步”降低落户门槛后,未来会有更多地方跟进,在其看来,通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措施,“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新增人口不仅能带动当地消费繁荣,也能为城市服务业就业带来更多劳动力”。

“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除核心城市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江浙“同步”出台的“零门槛落户政策”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8月3日,江苏发改委官网发布《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强调“全省(南京、苏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经济发达的江苏,为何在此时提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呢?

在业内看来,东部沿海不少地方近年来人口总量依然保持增长,实乃依赖外来人口流入。江苏“争夺人口”的背后,是其所面临的人口增长压力。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人口总量虽保持正增长,但截至该年年末的江苏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但增速仅为0.1%。

此外,江苏统计局数据还显示,2022年,江苏全年人口出生率5.23‰,人口死亡率7.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1‰,而在2021年,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公开信息显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为负值。

而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江苏的“零门槛落户”政策,亦被认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是反映地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进程。截至2022年,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4%。当前,江苏瞄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奋力前行,加快城镇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屠立峰如此认为。

屠立峰同时表示,“除南京、苏州市区外,拟全省取消落户限制”,是江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更多人口能够享受城市文明成果,推动江苏全省现代化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除了最新发文推动降低落户门槛的江苏外,浙江在7月份就已发文要“全面放开放宽城镇地区落户限制”。

将时间拉回7月3日,彼时浙江省政府官网发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在江浙“同步”降低落户门槛之时,两省为何共同选择将苏宁杭等超大特大城市排除在“零门槛落户”政策外?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遵循有序原则。” 屠立峰认为,有序的一个要求,就是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能够有效落实,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融入城市,享受城市公共资源服务。

屠立峰进一步向记者分析,“将南京、苏州、杭州这样的超大特大城市,排除在‘零门槛落户’政策之外,也是为了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间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梯度格局,要让政策红利顺利流向中小城市,避免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

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又将给江浙等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

“人口流动和聚集有其自身规律性,人口通常会自主向经济发展好、生活环境好、就业机会充分的城市流动。”屠立峰表示,“零门槛落户”政策,有利于发展环境好的城市,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带动当地消费需求和消费供给的发展。

而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也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见影、真金白银地刺激消费”。

蔡昉认为,研究表明,农民工消费被户籍抑制23%,比如1.8亿农民工成为户籍市民,可增加消费支出约2万亿元。对比疫情造成的超额储蓄占GDP的3%,约3.6万亿元,改革红利可以大幅弥补消费缺口。

不仅如此,江浙等地当下正在推进的“零门槛”落户政策,亦被认为将促进当地房地产行业发展。

“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有利于打破阻碍劳动力流动壁垒,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购房需求,核心城市楼市优化政策陆续落地,需求侧促进购房消费实质性升温。”光大证券分析师如此表示。

如在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中,第三条就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各地因城施策适时调整限制性房地产政策,综合采取购房补贴、房票安置、购房团购等方式,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会带动当地租房、购房需求上升,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当地更多行业快速发展。”屠立峰也如此表示。

在流入人口为当地带来诸多利好之时,外界关注的则是,人口流入地是否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等层面做好准备,以迎接外来人口的流入与“安居”呢?

记者注意到,浙江目前已打出一套“零门槛落户”组合拳,在出台的实施方案中,浙江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保障”,覆盖医住教等多领域,如“围绕就业更充分,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围绕居住更安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围绕教育更优质,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等。

对此,屠立峰也直言,吸引人口流入城市,仅仅是城镇化发展的第一步,能否留住年轻人,让年轻人在城市扎根发展,不仅仅靠落户政策的放开,更要靠公共服务的全面升级和完善。“例如,孩子的入园入学机会是否公平和有保障,养老服务是否健全,就医康养资源是否充裕,文体娱乐设施是否高档等。”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在经济发达的江浙两省“同步”降低落户门槛后,会有其他省市进一步跟进吗?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地区跟进,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持续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升级,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屠立峰坦言,“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很多中小城市本身是人口流出城市,通过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能够弥补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但真正要留住人才,还需要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