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洞见湾区丨以航天事业为抓手,加快推动港澳融入国家科创体系_全球速看料

时间:2022-12-08 10:59: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以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和载荷专家选拔为契机,借助港澳地区航天热潮和发展航天事业的优厚条件,加快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和大湾区科创体系。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钟鸣12月4日,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结束了6个月的在轨驻留后安全返回。与此同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也正在开展初选阶段工作,并因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主责航天实验的载荷专家,引发两地民众和科研机构的热烈反响,仅香港地区就收到120份申请材料,且申请人性别分布均衡、单位来源多样化,反映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热情。

载荷专家承担着推动我国载人航天由工程技术阶段到科学研发阶段的递进式探索任务,此次在港澳遴选载荷专家,传递出国家对港澳科研工作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也充分体现出港澳地区在航天科研和产业方面具备的优厚基础条件。


(资料图)

一是港澳地区航天科研和人才基础较强。目前,港澳地区共有教育部认可的高等学校32所,其中至少3所开设了专门的航天相关的本科及硕士课程,每年有100余名毕业生专注于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则设立和运营了我国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已与全球18家研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二是港澳地区航天和太空应用经验较好。2021年,香港航天科技集团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了香港首颗卫星“金紫荆一号”。香港理工大学的多项太空仪器则应用于我国的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还为欧洲太空总署和中俄联合探索火星任务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澳门的首颗卫星“澳科一号”也将于2023年择机发射。

三是港澳地区发展航天事业地缘优势显著。港澳“自由港”享有关税便利,在航天精密零部件进出口的效率和成本方面具备有利条件。同时,港澳有更多机会同时与内地和国际航天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紧跟航天研究的前沿方向。

四是港澳地区发展航天科研法规保障齐全。港澳法规基础较好,且在国际法律衔接、涉外法治建设及相关的法律人才培育方面走在前列,可为技术专利等航天科研领域的知识产权提供有效的法规保护。

航天事业是面向未来的高精尖领域之一,具备极高的战略地位和市场价值,更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澳门发展四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接下来,可探索从三方面着手,将航天事业发展为港澳科创发展的一个引擎,加快港澳融入国家和大湾区科创体系。

首先,强化全学段的航天后备人才培育。港澳两地的《施政报告》分别提出了“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推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开展‘学生科技教育普及计划’”。在具体落实环节上,可探索利用近两年以来的国家支持和港澳社会的“航天热”,在教材修订或教学情景中适当加入航天元素,探索实施“青少年航天科普计划”、航天科普展、“航天员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以多元化的形式激发港澳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在高等教育阶段,鼓励青年学生更多地参与空间实验项目,激发航天兴趣,提升应用能力。随着港澳高校理工科新设专业的增加,再加上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逐步改善理工科申请和录取占比相对较低的现状,扩大航天等理工专业的学生基数。

其次,结合港澳条件培育特色型航天产业。随着香港航天科技集团的成熟运营和粤港澳卫星智能制造中心的建成投产,香港将在卫星研发、制造领域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条。而澳门在深空探测外,还可结合其中医药特色产业,开展航天员的医药保健研究。

第三,深化与内地航天业的交流合作。在基础研究领域,港澳继续通过与内地高校、研发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定期举办论坛等形式深化合作;在产业链衔接上,结合香港立法会议员洪雯的建议,香港在人造卫星等商业航天领域可推行“香港研发+产业化”或“内地研发+香港产业化”的新模式,推动香港的“工业化”回归。

(作者:钟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