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耀武: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吸纳更多新增就业

时间:2023-08-18 08:02: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上半年市场活力逐步恢复,城乡消费市场趋于活跃,下半年消费增长情况如何?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耀武,他认为,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将逐步落地显效,在居民就业情况改善和收入增长等系列因素作用下,下半年消费增长可期。


(资料图片)

服务消费持续提升假日经济带动较强

当前正值暑期,居民外出旅行和就餐增多,餐饮、文娱等服务需求得到释放。

“从一线城市地铁人流量、各大景区门票预订量等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居民出行热情较高,一些热点景区已满负荷运行。”杨耀武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26.6亿人次,同比增长36.4%。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8%;电影票房收入87.2亿元,为历史同期票房新高。

“整个暑期,居民的旅行、餐饮消费应该会实现比较不错的增长。”杨耀武说:“下半年还有中秋和国庆连在一起的8天长假,假日经济会对消费有非常好的拉动作用。”

当前乡村消费需求得到激发,市场销售恢复快于城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3%和3.8%;1至7月的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3%和7.7%。

究其原因,杨耀武认为:首先是因为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其次是农村居民确实有消费升级方面的迫切需求,所以乡村消费仍有提升空间。

“但是乡村相对于城镇离大型市场较远、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较差,而且物流成本也高。”杨耀武说。

他建议,未来要降低乡村物流成本、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近期商务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单位启动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将采取系列措施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和农产品上行,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商品服务等短板弱项。

促消费措施加持下半年可选消费潜力较大

今年以来,在基本生活类消费之外,居民对升级类的可选消费增速有所提升。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的零售额分别增长8.6%、17.5%、10.5%。

“从可选消费的增速来看,上半年出行相关的纺织服装、化妆品和金银珠宝增速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增速较前三年平均增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杨耀武表示。

相对接触型服务消费,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的回升相对不及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7个月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同比下降7.3%,家具类消费同比增长3.2%,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5.5%。

在杨耀武看来,家具、家电等消费实际上与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下半年只要房地产市场的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家具、家电这些可选消费的增速也有望回升。”

近期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商务部也表示,下一步将从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三个方向发力,更好满足老百姓对品质家居生活需要。

“下半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预期有望继续改善,叠加系列促销费政策落地见效,将利于促进整体消费增长。”杨耀武说。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吸纳更多新增就业

消费与收入紧密相连,收入又和居民就业息息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6月上升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6月下降0.1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但一些结构性失业问题还是存在的。”杨耀武分析。

在他看来,我国的新增劳动力供给结构较十多年前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占比明显提升,农民工的占比下降。

他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共管理、卫生和社会服务、金融等服务性行业。

“因此要努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改善制造业工作环境,以此吸纳更多新增劳动力就业。”杨耀武表示。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层面已经出台并落实了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一揽子稳就业政策,激发企业吸纳就业积极性。据介绍,今年民营企业等渠道吸纳毕业生规模同比增加67万人。

“从下阶段来看,今年的就业形势有望逐步改善,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随着市场信心、消费预期逐步改善,消费也有望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杨耀武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3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