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环球新消息丨12月新增信贷回暖 债券融资罕现负值拖累社融

时间:2023-01-10 20:58:41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者:DN032

1月10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32万亿社融流向了哪些领域?多增贷款都投给了谁?2023年信贷政策将出现哪些变化?


(资料图)

新增社融流向哪里

初步统计,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其中,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

新增社融的支撑项主要来自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此外,委托贷款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2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5万亿元,出现较大规模缩量。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年内罕见出现负值,为-2709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是主要拖累,信托贷款和表内人民币贷款是主要支撑。从全年来看,结构上非标融资是主要拉动项,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亦对社融形成支撑,企业债券、外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均为负增。

此前,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债券收益率上行,债基理财出现抛售,或导致债券发行净融资持续下滑。

信贷、社融数据好坏不一

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54亿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出金融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信贷增量稳步增长助力宏观经济大盘稳定。住户部门数据则反映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居民就业、收入不够稳定,日常消费需求下降,住房消费需求意愿不高。

12月以来,虽然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阶段,生产和消费依然受到较大扰动,但在政策发力拉动以及与2023年信贷“开门红”接续下,12月信贷增量表现较好。

数据显示,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12月新增信贷表现积极,对公中长期贷款仍为重要支撑。”温彬表示,12月的信贷结构依然延续“对公稳、零售弱”的格局。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增加601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亿元。在5000亿元全面降准落地、制造业贷款增速达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加快落地下,对公中长期贷款仍有支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12月信贷、社融数据好坏不一,整体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尤其是居民端主要受疫情、房地产波动等短期因素影响,同时,疫情也对近几个月工业生产环节构成干扰;但国内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长期贷款明显多增,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

对于2023年信贷增长,温彬预计,“开门红”可期,1月份相对平稳、2月份边际恢复、3月份有望出现“信贷脉冲”。全年信贷投放节奏继续前置,各季度信贷节奏或整体按照40%、25%、20%、15%安排,以实现“早投放早收益”。

董希淼建议,2023年,提振居民消费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中之重。应针对居民消费不振这一重点,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居民工作,增长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M2(广义货币)增速继续维持在高位。

数据显示,12月末,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

温彬表示,2022年以来,在稳增长基调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基础货币投放加大,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裕,M2增速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后期伴随财政支出力度放缓等,M2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

会议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常态化支持机制。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加力支持小微市场主体恢复发展。当前还要全力支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周茂华预计,后续居民信贷、企业融资需求有望明显改善。稳健货币政策继续偏积极,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继续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加之实体经济活跃度上升,货币创造有望适度加快,预计M2同比维持高位。

温彬也预计,在稳增长、扩内需诉求和海外加息约束弱化下,2023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格局,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继续呈现总量型和结构性并举的特征,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在较低区间,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央行数据显示,12月末,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央行表示,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修订后,2022年各月末M1、M2增速无明显变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债券融资 新增信贷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