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收入修复能否跟得上成为关键-世界今热点

时间:2023-01-30 05:48:48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者:DN032

今年春节是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新春假期。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开门红”数据或对全年消费景气度有预示作用,并传递经济发展信心。数据显示,无论是餐饮、旅游,还是文化娱乐,市场需求正在不断释放。

多家券商分析师在春节期间通过回乡见闻、草根调研等方式,把脉消费趋势,探寻经济修复动能。梳理后疫情时代消费数据,有分析师指出,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强度要完全恢复仍需时间,而超额储蓄是疫后消费复苏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居民收入的修复速度将是关键。

返工规模或好于返乡


(资料图)

根据交通部数据,春运启动以来(1月7日至1月26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7.41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逾50%,较2019年春运前20天的13.95亿人次则下降46.88%。

德邦证券宏观分析师芦哲表示,今年春节出行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53%左右,低于预期水平,但预计节后返程的恢复情况好于节前返乡。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带领的团队指出,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公路的客流在春节前走势平稳,与疫情之前差距较大,但是在春节后客流增加的斜率明显高于过去两年,接近甚至部分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

在分析背后原因时,梁中华团队认为,春运之前疫情暴发,学生、农民工等群体或提前返乡,把春运返乡总量平滑到更长时间维度消化。春节过后,疫情影响减小,返乡人口规模性“返城”,推动春运数据快速攀升,弥合疫情之前的缺口。从返城方式来看,高速客流量明显超过疫情前,说明“返城”方式可能更多向私家车出行集中。

该团队表示,中长期还需要观察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端带来的持续影响。例如,劳动力参与意愿的修复进度,以及居民是否会回到疫情前的城市工作,这些对我国的中长期经济和通胀会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消费亮点多

今年春节期间,旅游业复苏尤为明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7日披露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4%、30.6%,分别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

多个热门旅游景区场面火爆,部分数据达到或超过2019年同期。

“西安发布”披露,西安市监测的15家重点旅游景区累计接待227.79万人次,同比增长160%,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披露,春节假日云南全省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同比增长249.4%,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30.3%、132.5%。

海南省商务厅统计,春节假期海南离岛免税店迎来高人气,全省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25.72亿元,日均超3.6亿元,比2019年春节假期增长329%。

东吴证券分析师吴劲草表示,总体来看,出行恢复程度整体优于预期,居民出行意愿显著恢复,消费意愿恢复相对较缓。疫情以来,国内出游人次恢复程度普遍优于旅游收入的恢复程度,说明出游结构上客单价相对低的短途旅行占比较疫情前提升,长途出游信心与意愿恢复空间较大。

三年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相关产业链发展需要稳预期。中金公司固收团队表示,从同事们的回乡和旅游反馈情况来看,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但服务人员和配套设施跟不上。根据旅游景点当地人士反馈,疫情三年间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改行,导致服务人员不足以及设施缺乏维护。当地人对旅游业未来预期不高,认为三年疫情改变了太多人,经济周期下消费意愿不强,因此当地人继续投资旅游行业的诉求不高。

春节档电影走出低谷

今年春节档电影精彩纷呈,多部作品获得观众好评,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

其中,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累计票房26.06亿元,《流浪地球2》则为21.64亿元。截至27日,电影市场全年总票房为79.15亿元,同比增长209.88%。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尹睿哲团队表示,春节档电影迎来翻身仗,票房强劲的背后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今年春节档电影题材类型较往年更加丰富,风格更多元,其中个别影片在名导或知名IP加持下,讨论度较高。二是票价走低,以大年初一为例,今年春节档首日的平均单价仅为53.2元,较去年同期的56.1元下滑约5%,而今年《流浪地球2》接近3个小时的放映时长显著拉高春节档影片的平均时长水平,对比之下加量不加价,同时口碑也不差的观影体验推升了票房走势的韧性。三是供需在经历前期的双边压制后,同步释放。三年疫情期间,压制的不止有观影需求,供给侧也受到明显冲击。今年春节档一方面佳片连连,另一方面,时间上恰逢第一波感染高峰刚过的安全窗口,这也激发了消费者外出观影的热情。

年货经济升温

作为一年中重要的营销节点,春节商品市场迎来消费热,“买买买”成为年货市场的关键词。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其中果品蔬菜、肉禽蛋奶分别同比增长39%、28.6%,而酒水饮料等商品的需求也旺盛,酒、饮料及茶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7%。

安信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赵国防团队在春节期间对七个城市(天津、重庆、河南开封、江西南昌、四川巴中和德阳、湖南岳阳)的商超渠道进行草根调研,了解各细分板块在春节期间的动销、促销。该团队指出,疫情阴霾逐步退散,消费重回“烟火气”,商超客流量出现反弹,白酒及大众品动销快速恢复,部分产品出现缺货现象,货龄较去年也有所缩短。另外,礼赠、宴席等相关产品表现亮眼,旺季旺销得到验证。

比如在白酒方面,上述团队表示,今年春节白酒终端动销旺盛,消费者对于疫情的恐惧心理持续弱化,宴席和礼赠市场受益于返乡潮复苏明显,区域酒表现突出,特别是300元以下价格带。在休闲食品方面,坚果礼盒消费略超预期,辣味零食铺货则呈现较强的区域性。

房地产销售平淡

春节期间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均出现升温,但房地产市场并未迎来“小阳春”。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带领的研究团队表示,春节假期商品房销售低迷,表现亦弱于节前一周。1月21日至1月27日期间,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0.57万平方米,约为2022年春节同期的18%、2019年春节同期的20.3%。

其中,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三线城市更快走弱。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返乡潮”使得人口更多向三线及以下城市转移,返乡置业存在一定拉动;而过去两年“就地过年”现象普遍,持续拖累三线城市春节期间的商品房销售。另一方面,今年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部分地区较快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形成提振作用。

上述研究团队还提到,考虑到春节期间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仅为平日的5%左右,以此判断后续商品房的销售走势可能参考价值有限。

居民收入修复成关键

随着春节烟火气回归,市场也逐渐看到全年消费复苏的希望。不过,有分析师指出,就消费恢复力度而言,2023年春节并非“一片火热”,更像是“温而不暖”。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表示,居民收入尚待恢复,消费追求性价比。虽然今年春节人流量和消费热度有超预期,但更多体现在人数上,而消费金额的恢复程度可能没有那么理想。在该团队看来,这与2022年经济下行,不少行业出现收入下降有关。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强度要完全恢复,仍需时间。

德邦证券分析师芦哲也表示,消费复苏并非一蹴而就,消费场景打开后,仍有待于居民收入的改善。一方面,春运数据低于预期,说明当前疫情、收入等各方面因素对出行的制约仍然存在,这也会影响消费。另一方面,旅游出行人次和旅游收入尽管大幅反弹,但相比2019年同期仍有较大差距,说明消费的复苏仍需时日。事实上,近期消费场景基本完全打开,但居民收入修复偏慢仍是消费的制约因素。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带领的团队谈到,超额储蓄是疫后消费复苏的重要保障,“接下来消费恢复的结构分化也会比较大,结构亮点会比较多,总量还要看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提升速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带领的研究团队认为,就消费恢复力度而言,2023年春节并非“一片火热”,更像是“温而不暖”。该研究团队对2023年国内消费的反弹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仅靠市场化力量国内消费恢复的高度或有限。一方面,疫情只是压制国内消费的原因之一,居民消费还受到实际偿债压力偏大、对经济和就业的预期偏弱等中长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短期很难实质好转。另一方面,作为占比最高的消费品,汽车消费已在2022年明显透支。该研究团队建议,为使2023年消费能更好发挥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公共财政可适当加大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包括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向特定群体发放较大规模的消费券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