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财经 > > 正文

国网宣布:5200亿!再创历史! 焦点报道

时间:2023-01-13 07:5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近日对外宣布,2023年公司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以及整合公开信息发现,今年特高压工程投资建设将延续去年加速推进的势头,未来将有更多清洁能源通过特高压线路跨省区输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此外,配电网、数字化升级也将带来相应的市场机遇。

大量特高压工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等待核准建设

“我们还是要加大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辛保安在访谈节目中表示。

据国家电网此前披露,去年电网投资首次超过5000亿元,意味着今年电网投资建设将在高位持续加码。

今年国家电网显然会继续加大特高压工程建设,这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能源工作会议和国家电网2023年工作会议中已得到证实。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特高压工程以及陇东—山东、宁夏—湖南等项目均列入重点推进名单。

上海证券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等4条特高压线路将在今年建成。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等2交6直特高压工程有望进入开工阶段。另有2交5直共计7条特高压线路将争取有关部门核准,其中包括大同—天津南、阿坝—成都东交流工程以及陕西—河南、陕北—安徽直流工程。

根据国家电网去年8月公开的信息,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直流以及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和黄石交流“4交4直”8项特高压工程,公司方面计划总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大同—天津南交流以及陕西—安徽、陕西—河南、蒙西—京津冀、甘肃—浙江、藏电送粤直流等“一交五直”6项特高压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100亿元。

长期关注电网投资建设的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按照过往经验,由于涉及环节较多,特高压项目实际推进进度不一,但最终都会落实投产。

国网下属公司

力推数字化、配电网升级

除了推进重点工程,辛保安还提到要服务好新能源发展,加快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

近日,国内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通过采集输变电设施的物理数据,在网络云端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电网,全面提升了电网的智慧运检水平。据悉,数字化升级可以帮助国网江苏电力公司每年节约电网运维成本约2亿元。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国网雄安金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继业表示,将聚焦服务电网数字化转型,以平台特点和连接优势,构建集成新能源云、售电云、负荷云、储能云等资源的数字化平台矩阵,深化能源工业云网建设,形成“四云联动、一网服务”的电网数字生态,全力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服务能力。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最后“一公里”,配电网面临保障电力持续稳定供应和加快能源清洁转型的双重挑战。多位国网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均表示,今年将把配电网升级作为重点工作。

国电南瑞有关业务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依托自身在配网侧科研创新、技术服务、工程建设优势,助力国家电网推进配电管理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网架结构优化、科学技术创新四个“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软硬件发展齐头并进

多行业有望分享盛宴

对于电网投资额继续高位增长,民生证券电新行业最新报告认为,特高压工程和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将提速。特高压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高度受益。该报告还认为,“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将向配网侧倾斜,投资占比有望提升至60%以上。

一家长期专注数字能源业务的上市公司研究部门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国家电网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叠加电力市场化重磅改革文件陆续出台,电网软硬件建设有望实现齐头并进,带来更多市场机遇。他所在的企业除了将继续做好与能源相关应用软件业务,还将加强光伏需求响应和售电方面的业务。

“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也是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子问题之一。”国电南瑞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方面将聚焦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这一当前极为重要与紧迫的问题,更要紧扣“双碳”变革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总体与长远需求,进一步加大新型电力系统主动支撑“双碳”变革的科技攻关力量,加强技术推广工作。

华西证券相关研报观点认为,从近期试点、中标信息来看,电网国产化进程从应用系统层面开始,向基础软件和基础硬件下沉。部分能够提供国产化软硬件产品的企业将受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抢先读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精彩放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1-2020  产业研究网  www.coalstudy.com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13